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在妇幼健康服务领域拥有扎实成果与创新经验,作为该科室的领航者,陈琼华院长在多院区“差异化定位+资源联动”、全生命周期学科整合等方面颇具心得。为让广大妇产科同道聆听其专业见解与经验分享,获得行业发展的积极启示,妇产科网特别邀请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琼华院长参与专访,期待通过本次交流传递妇幼健康领域的宝贵经验与实践思路。
问题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拥有多院区协同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妇幼健康服务布局中,各院区如何实现“差异化定位+资源联动”?这种多院区模式如何提升区域妇幼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整体效能?
陈琼华:
尊敬的妇产科同仁们,大家好!我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的陈琼华,今天很高兴能接受妇产科网的采访,与大家分享我院妇产科的建设经验。
一、医院及妇产科发展背景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院创建于1937年(那是一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妇产科与医院同步成立。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砥砺前行,目前我院妇产科已成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同时入选“STEM排行榜百强科室”(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是国内最具公信力的医院学科科技实力评价体系之一);医院也常年处于全国医院“国考”A+行列(注:“国考”即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的官方最高级别医院考核,自2019年起每年开展,相当于给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大考”),整体医疗实力与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二、多院区布局与差异化定位
我院目前实行多院区运营模式,共包含“1个总院区+6个分院区”,各院区结合区域需求与医疗特色,明确差异化定位,具体如下:
总院区:位于厦门思明区镇海路,是全院妇幼健康服务的核心枢纽,承担疑难重症诊疗、技术研发、学科统筹及分院区指导等核心职能;
同安第三医院(分院区):三级综合性医院,聚焦同安区域常规妇产科诊疗、孕产妇保健等基础妇幼健康服务;
翔安第五医院(分院区):三级综合性医院,目前正推进“三甲医院”创建工作,重点覆盖翔安区域妇幼健康需求,兼顾部分复杂病例诊疗;
集美杏林医院(分院区):以传染病诊疗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在提供常规妇幼健康服务的同时,重点关注母婴传染病防控、传染病孕产妇管理等特色需求;
漳州招商局开发区分院(分院区):综合性医院,主要服务漳州招商局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居民,提供常规妇产科诊疗、孕期保健等服务;
思明院区(分院区):以生殖科为核心运营方向,专注生殖健康评估、辅助生殖技术、不孕不育诊疗等专科服务;
南普陀院区(分院区):结合区域居民健康需求,补充提供妇幼健康相关服务,进一步完善思明区局部妇幼服务覆盖。
三、多院区资源联动机制
为实现“差异化定位”与“资源高效协同”的结合,我院通过“人才输出、技术下沉、机制衔接”构建资源联动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管理与人才深度植入:各分院区的院长、书记均由我院统一选派,确保管理标准、服务理念与总院一致;同时,各分院区妇产科主任全部由我院妇产科骨干医生兼任,直接主导分院区妇产科的学科建设与临床诊疗工作;
2.技术“传帮带”提升分院能力:总院妇产科骨干医生定期在各分院区开展临床带教,指导分院区本地医生完成常规妇产科手术(如剖宫产、妇科常见病手术等)、孕产妇系统化保健、产后康复指导等工作,逐步提升分院区自主开展妇幼健康服务的能力;
3.危急重症绿色通道衔接:建立“分院区-总院区”危急重症转诊机制——分院区遇到疑难重症(如高危妊娠并发症、复杂妇科肿瘤等)时,可通过骨干医生间的实时专业沟通,启动绿色通道,及时将患者转运至总院区接受高级别诊疗,实现“常规服务在分院、重症兜底在总院”的分级诊疗衔接。
四、多院区模式对区域妇幼健康服务的提升作用
1.显著提升服务可及性:各分院区覆盖厦门思明、同安、翔安、集美及漳州招商局开发区等多个区域,居民无需远距离前往总院区,即可在就近分院区完成常规妇产科诊疗、孕产妇产检与分娩、生殖健康咨询等服务,有效降低就医时间与经济成本,让妇幼健康服务更贴近群众;
2.全面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从资源配置来看: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各院区资源重叠建设,让总院集中精力攻克疑难重症、开展技术创新,分院区专注基础服务,实现“人、财、物”资源的高效利用;
从区域能力提升来看:通过人才输出与技术带教,逐步提升各分院区所在区域的整体妇产科诊疗水平,推动区域妇幼健康服务从“单点优质”向“全域均衡”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区域妇幼健康工作质量。
问题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强调“全生命周期学科整合”,即妇产科、儿科、生殖医学科、遗传学科、康复科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请陈院长介绍下医院通过怎样的整合模式,打破传统科室壁垒?
陈琼华:
首先要明确,全生命周期照护是妇幼工作的基本特征。人的生命是连续的,部分疾病也会贯穿一生,且可能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病人不会“倚着科室”生病,一个疾病可能需要多个科室协同处理,这就决定了必须打破传统科室壁垒,以整体视野保障患者健康。我院主要通过两大核心模式实现多学科整合,具体如下:
一、以“患者需求+疾病特点”为导向,构建多学科联合诊治机制
我们围绕疾病的全周期发展规律与患者实际需求,推动跨科室资源联动,避免单一科室“单打独斗”。以临床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例,就能清晰体现这种整合模式:
1.针对疾病“全周期发展”特点匹配学科:该疾病贯穿女性生育期数十年,不同阶段需不同学科介入——青春期表现为痛经,以妇产科诊疗为主;育龄期伴随不孕,需生殖医学科介入辅助生殖;围绝经期存在恶变风险,需联合肿瘤科完善筛查与干预。
2.针对疾病“多器官累及”特点联动学科:当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其他器官时,会联动对应科室协作诊疗——侵犯输尿管导致腰酸背疼,联合泌尿外科共同制定手术方案;侵犯肠管,需普外科医生参与手术;累及脑部引发头疼、累及肺部出现周期性咯血,会联合神经科、呼吸科明确病情与治疗策略。
3.形成“按需协作”的诊疗流程:患者有手术需求时,若手术涉及多器官,相关科室医生会提前参与病例讨论,术中同步协作;患者有生育需求时,生殖科医生直接介入,与妇产科共同制定助孕方案,确保诊疗无缝衔接。
二、以“专病建设”为核心抓手,锚定整合方向、破解科室壁垒
我们不依赖传统“按科室划分诊疗范围”的模式,而是以“专病”为纽带,整合多学科资源,让学科协作更聚焦、更高效:
1.以专病明确整合范围:针对单一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危妊娠、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等),明确需要参与的学科(如妇产科+生殖科+肿瘤科、妇产科+遗传学科+儿科、儿科+康复科+营养科等),避免因科室壁垒导致诊疗碎片化。
2.以专病推动资源共享:围绕专病建立统一的病例讨论机制、诊疗标准与随访体系,多学科医生共同参与患者评估、方案制定与长期管理,实现“一份病历、多科参与、全程跟踪”,让资源向患者需求集中,而非局限于科室内部。
三、整合模式的核心目标: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
无论是多学科联合诊治,还是专病建设抓手,最终都是为了跨越科室边界,以“人的全生命周期”为核心——从女性青春期健康、育龄期生育保障、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到儿童生长发育、老年期相关疾病干预,都能通过多学科整合,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医疗服务,真正做到尊重生命规律、做好健康保障。
问题三、当前,妇幼健康行业正面临三大趋势:技术驱动、需求升级、政策变革,作为区域医疗的龙头,您认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来5-10年的核心竞争力应体现在哪些维度?医院为此在哪些领域提前布局?
陈琼华:
面对妇幼健康行业的技术、需求、政策三大趋势,我院作为区域医疗龙头,未来5-10年的核心竞争力将围绕“技术硬实力、需求响应力、政策适配力”三大维度构建,且已在多个领域提前布局,具体如下:
核心竞争力维度一:技术硬实力——以高难度诊疗技术为核心,持续强化行业引领性
技术是医疗服务的根本,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技术过硬”为核心追求,巩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已形成明确布局:
1.深耕高难度专科手术:在妇科关键手术领域形成优势——卵巢癌手术已实现从“上腹部至全盆腔”的完整诊疗覆盖,可独立完成RO手术(无残留肿瘤切除)等复杂操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机器人手术特色鲜明,是目前福建省开展数量最多、技术最全面的医疗机构,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2.加强人才与技术交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来院指导,同时选派骨干医生外出进修学习,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动态;未来将建立更紧密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核心竞争力维度二:需求响应力——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用信息化提升服务便捷性
针对当前患者需求升级(尤其是90后、00后孕妇成为主力军,对医疗环境、流程有更高要求),我们已提前布局信息化与流程优化,未来将持续深化:
1.完善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早在20年前就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目前已形成成熟服务能力,累计服务200多万用户;可提供线上问诊、处方开具、检查报告解读、药品配送上门等全流程服务,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未来将进一步融入AI技术,比如通过AI辅助问诊提升咨询效率、通过智能随访系统完善患者术后管理,更好满足年轻患者对“便捷化、智能化”的需求。
2.优化诊疗流程设计:围绕孕产妇全周期需求,简化产检预约、报告查询、住院办理等流程;未来将结合患者反馈,持续调整服务细节,比如增设孕产妇专属服务通道、优化产后康复随访流程,提升就医体验。
核心竞争力维度三:政策适配力——紧跟政策导向,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
政策变革是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引,我们将主动适配政策方向,打造“政策响应及时、服务覆盖多元”的竞争力,目前已落地相关布局:
1.落实“商保”政策衔接:针对医保、生育保险等“商保”政策调整,已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患者能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减轻就医经济负担;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政策解读与落地流程,避免患者因政策理解不清晰影响就医。
2.推进国际诊疗服务:响应“满足不同人群医疗需求”的政策导向,已布局国际诊疗部,为有高端医疗需求的患者(如外籍人士、有跨境医疗需求的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未来将完善国际诊疗标准,引入多语言服务、国际保险直付等功能,提升服务国际化水平。
核心竞争力的底层支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无论技术、流程还是政策适配,最终都以“患者为中心”为核心逻辑——我们不将其视为口号,而是植入服务血脉的理念:把患者当作亲人,以“医者父母心”的心态提供医疗保障。未来5-10年,这一理念将始终贯穿所有布局,确保技术、服务、政策落地都围绕“患者利益最大化”展开,这也是我们竞争力“不变的内核”。
本次“唯医谈”栏目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琼华院长的采访,围绕多院区“差异化定位+资源联动”、全生命周期学科整合、未来5-10年妇幼健康核心竞争力构建三大核心议题展开。
陈院长结合医院实践,系统分享了“1个总院区+6个分院区”的差异化布局策略,以及通过人才下沉、技术带教、危急重症绿色通道实现的资源高效联动;深入解读了以“患者需求+疾病特点”为导向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机制,与以“专病建设”为抓手的学科整合路径;同时明确未来将从“技术硬实力、需求响应力、政策适配力”三维度筑牢竞争力,且始终以“以患者为中心”贯穿服务全程——这些实践既依托医院妇产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STEM百强科室”的学科根基,也呼应了医院常年稳居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A+行列的综合实力。
此次分享为广大妇产科同道提供了可落地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对推动区域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感谢陈琼华院长的倾情分享,期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来持续输出妇幼健康领域的创新实践,为行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专家简介
陈琼华 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业务副院长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妇产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主任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生殖调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
✿厦门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会长
✿厦门市妇科疾病研究与诊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荣获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称号
✿分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学科建设、质量管理、医改、病案、医联体及学会(协会)等工作。
责编:霍盼
